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大宗商品“自主的话语体系”亟待建立

2021-05-29| 发布者: 谷城信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近段时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持续引发关注。大宗商品为什么暴涨?第一,全球疫后需求复苏,但供给跟不......
期货怎么开户 http://www.vcbanker.cn

  近段时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持续引发关注。

  大宗商品为什么暴涨?第一,全球疫后需求复苏,但供给跟不上;第二,中国经济恢复情况最好,需要越发强劲。去打开国内投行关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分析报告,上述两条几乎是跑不了的因素。但很遗憾,最先给出上述理由的是高盛、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老牌操盘手”。问题是,这些国际金融大佬凭什么做出上述判断?有供求数据支持它们的观点吗?没有。不只是现在没有,历史上也从未有过。

  典型的故事发生在2005年到2008年,当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恶炒“中国需求论”,但在华尔街报告中,似乎只有“中国需求如何旺盛”的数据,而从来都看不到全球大宗商品供给的状况,更无数据说明市场是否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更为“霸气”的是:绝大多数金融大鳄的报告,只告诉我们未来多长时间,价格会涨到什么程度,而对于原因基本就是一两句“定性的表述”,比如“由于中国需求旺盛持续”。

  非常严酷的事实是: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工业原材料最大使用国、进口国——中国针对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完全没有“自主的话语体系”,而国内影响商品价格走势的全部分析报告,基本在跟随华尔街的舆论氛围。可能的后果是:在输入性物价上涨的诱导下,中国紧缩货币、人民币升值,结果导致经济内需疲弱不堪。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真因“中国需求”而发生供不应求?包括现在,我们都在严重怀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被再次操纵,但我们给不出有力的数据和证据,以致于我们不得不被动地接受华尔街给出的论调。更严重的是:我们是否意识到,如此跟随华尔街的经济论调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力。

  更为关键的是问题:中国经济开放40年,我们没能建立起属于中国的、独立的数据系统,尤其是关于国际市场的数据体系更是重大塌陷,难道这不是一个开放经济体所必须的“经济基础设施”?我们说,政府经济部门为了扩展认识可以购买境外研究报告,但更该日积月累地在“独立数据系统”上多付出一些努力。

  可以肯定,没有独立的数据体系,就不可能有独立的“经济话语权”,就难免在经济上被动挨打。所以,我们热切期盼中国能尽快补足这一“经济基础设施”。

(文章来源:城市金融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谷城信息网 X3.2  © 2015-2020 谷城信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