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招盟网 青岛市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落户,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同打造知识产权服务联合体,“知识产权在线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与崂山区云商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接…… 近日,崂山区重鼓响锤,实招叠出,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近年来,崂山区立足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优势,积极探索并实践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完善创新生态环境 崂山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4家。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经济效益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企业创新发展,2020年,崂山区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内容,鼓励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在全省率先出台首个区县一级专利质押贷款担保费补助和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融资功能,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实施重点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支持以海尔、歌尔为代表的骨干企业集团发挥集群优势,创造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专利池),组织12个项目申报2020年青岛市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专利池)项目,占总数的52%;其中8项获市财政资金资助,占全市资助总数的66.7%。实施专利导航创新工程。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专利导航明晰发展路径,海通机器人“SLAM自主导航智能物流机器人专利导航”等5个专利导航项目获市知识产权局立项支持,占全市立项总数的四分之一。 创新采用“线上申报”和“填表申报”方式落实政策。2020年针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在落实知识产权政策时,在全省创新采用了“线上申报”方式,企业只需提供简化的电子材料,对可以通过检索获取的信息采取“填表申报”,极大方便企业。2020年组织两批区级知识产权扶持资金申报工作,资金合计1700余万元;争取青岛市知识产权奖补资金4300余万元,涉及企事业单位175家(次),占全市拨付资金总额的46%,为企业尽快渡过疫情难关提供强力支持。 经过持续努力,崂山已成为青岛市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区,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先后培育了海尔、特锐德、汉缆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拥有上市公司13家,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领跑全省;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12件,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6倍,全省的26倍,和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杭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同属国家第一梯队。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与货币、地产、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一样,可以作为资产进行出资、增资和融资。2020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亿元,在总量全市第一的基础上实现50%的增速。崂山区的技术交易额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崂山区不断丰富知识产权服务业态的结果。 为知识产权“定价”。知识“有价”,创新才能无限。崂山区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题。增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持股权融资,完善“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产业育成基金”投资链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债权融资,鼓励银行开展“科技贷”、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政银保”等业务,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出台专利质押贷款补助政策,鼓励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获得融资,累计为企业争取贷款1.9亿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崂山区充分依托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资源优势,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为中小企业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代理、培训、法律、商用化等全要素的服务,年均托管企业400余家。通过该项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得到更为完善保护,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保值、增值,提升了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 依托巨峰创业大厦、青岛国际创新园等载体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蓬勃发展。积极引进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青岛分理处、中国(青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青岛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相继落户崂山,为崂山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全区集聚各类知识产权服务(分支)机构170余家,涵盖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等服务业态。其中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方面,崂山区集聚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6家,国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5家,数量居全市首位。近3年来累计托管小微企业上千家(次),培育知识产权贯标企业200余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试点企业9家。 近年来,崂山区以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先行先试,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和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崂山区共获金奖2项,优秀奖12项,占全市获奖总数的50%,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为区域创新注入新动力 知识产权与创新密切相关。追溯崂山区创新发展历程,创新一直都是经济提质增效的领速引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事关崂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事关崂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崂山区将围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加强知识产权平台建设、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强化知识产保护四个方向实现突破,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知识产权平台向“重运营”方向突破。着力推进海尔“中国智慧家庭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通过专利培育中心、运营中心和标准化中心的打造,整合技术、专利和标准的资源,形成以创新为主要使命的协同创新生态,促进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运营,推动创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向“高价值”方向突破。以提高专利质量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高价值专利创造,同时围绕培育未来产业进行专利布局,提高国际专利申请量,推动知识产权从“量”到“质”转变。 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向“重效益”方向突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新模式,充分依托崂山区的金融产业聚集的优势,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力争年内推出首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向“大保护”方向突破。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以司法行政保护和行政保护为支撑,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查处假冒商标、假冒专利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向“严保护”“快保护”方向转变。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