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动辄上万的奢侈品,质量和售后却让人大失所望。 9000多块的球鞋用水一擦就掉色、几万一只的手袋右边开裂、老花logo对不上......这些问题都出现在LV的商品上。 最近,消费者王先生向小编反映,他在金融街购物中心LV专柜花9200元购入的荧光绿色LV运动鞋,穿了仅三四次,但在拿去清洗时,工作人员告诉他鞋在清洗后出现严重掉色,而且是“拿水一擦就掉色”。 王先生表示,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属实,清洗人员当着王先生的面,将饮水机内的水倒在一块白布上,擦拭了球鞋几下,白布上当即出现了明显的绿色印记。吹干鞋后,对比两只鞋相同位置,擦拭过的地方明显泛白。 随后,王先生找到LV专柜寻求售后处理,但店员以“不是质量问题不能退换”为由拒绝,同时还表示,也无法为王先生的球鞋给出任何补救措施。 王先生要求LV店方提供球鞋的质量检测报告,但店方只口头表示“产品进行了内部质检,没有问题”,却不提供任何相关检测证明。 就王先生反映的问题,小编与LV上海总部取得联系。相关责任人表示,王先生购买的这款鞋,公司已向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街道市场监管所提交了相关质检报告,但报告内容不能对外公开。截至发稿时,小编尚未获取到这份质检报告。 对于球鞋为何用水一擦就掉色等问题,LV上海总部也表示“无法回应”。 LV鞋款掉色问题不只是偶发事件。小编在小红书上看到,有网友贴图发帖称,自己购买的LV鞋款清洗后存在掉色泛白现象,对此该网友总结了经验教训,那就是“LV的鞋真的不要洗,特别是帆布或牛仔面料的,褪色褪得一塌糊涂”。 “不要洗”的说法甚至还来自LV的柜员。当小编询问一款丹宁材质的球鞋清洗是否会掉色时,柜员特别肯定地说“肯定会掉”,并奉劝小编“最好不要洗,脏了就脏了”。 花了近上万元买的LV球鞋,还不如一双国产100多块钱的球鞋香。 更重要的是,对于顾客索要质检证明的合理要求,品牌方拒不配合的傲慢态度,以及对售后服务的推诿和搪塞,都让人怀疑,这真的是一个头部奢侈品大牌该有的样子吗?难道消费者都是韭菜,割了就完事了吗? 在小红书上,小编看到不少消费者反映,在购买了LV商品后就走上了坎坷的售后维权之路。 其中,相对集中的包括LV手袋出现油边开裂等质量问题时难以退换。 消费者小梦表示,自己购买的LV三合一背包出现了油边开裂、暗扣损坏,拿到专柜交由柜员送去总部检测后,得到的结论是“正常磨损”,且由于过了半年保质期,小梦需自掏腰包进行维修,其中更换油边修理费报价约2100元,更换暗扣报价480元。 消费者小朱也反映,自己的LV包拉链开裂,专柜送总部检测后表示要收取9000元左右的维修费。 “现在LV换包基本不可能了,几年前还是很容易的”,有网友感慨。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自己2016年在法国所购LV小书包,2019年出现油边开裂、表层膜老化等问题,拿到国内品牌专柜进行售后,就以该款包的现价成功更换了新包。 对于哪些问题才属于可以更换的质量问题,LV客服给出的答复十分模棱两可:“LV包是否能维修、是否能免费维修、是否能更换款式等问题,我们是有统一标准的。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反馈,主要是因为不同消费者的包情况不同,而且想免费维修,一般需要提供购买单据,仅有购买记录不行。” 对于消费者的包出现了相似问题,但LV品牌方却给出不同的处理结果这一现象,LV客服称:“LV包是否能进行维修、是否免费维修、是否能更换款式等问题,我们是有统一标准的,会出现不同的反馈主要是因为不同消费者的包情况不同,而且想免费维修,一般需要提供购买单据,仅有购买记录是不行的。” 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吐槽,LV手袋售后是否能免费换包全凭运气。有的人买了两三年的包能成功换货,有的就鉴定为“正常磨损”。 更多的网友则被大牌奢侈品包袋堪忧的做工劝退,直接拔草。 消费者豆豆对小编表示,她购买的LV包袋缝线处出现老花LOGO没对齐的问题,看起来很粗糙。 在小红书上,她发现很多网友都在投诉类似问题。“以前早一点的对,现在不对,越来越敷衍”“不对花看起来很不严谨”的吐槽比比皆是。 手袋是LV最拿得出的手的招牌产品,而且奢侈品都讲究纯手工工艺,强调匠人精神,但出品的手袋却如此粗糙,豆豆表示这让人很难接受。 就logo接缝对不上的问题,LV售后的回应则更让人大跌眼镜。客服表示,“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不是质量问题,不对花是一直都有的现象。” LV这是打算放飞自我了吗? 只能说,被偏爱的人总是有恃无恐。 尽管LV产品的质量不敢恭维,但这似乎并不妨碍它受到追捧。 LV母公司LVMH集团最新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时装与皮革制品部门是最赚钱的两大部门,收入大涨了52%,三个月就给LV公司创造了67.4亿欧元的营收,创了历史新高。 眼下,欧美国家的疫情还在一波接一波,经济一蹶不振,LV主要靠的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了,而中国消费者无疑是他们的最大买单者,不信你去北京SKP的LV门店看看那队排得有多长。 中国如今已是全球奢侈品的三大市场之一,中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包揽了42%的高端奢侈品消费。 在奢侈品领域专家、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看来,所谓的建议球鞋不要洗等说法,品牌方对消费者的不尊重和愚弄。如果这么说,那不穿更好。这也反映出部分奢侈品品牌对中国消费者既不尊重也不爱护的态度。实际砂锅,奢侈品牌的这种态度已经逐渐失去了很多消费者,只不过中国市场消费的增长暂时掩盖了这一点而已。 -END- 蔺雨葳/文 图片来源:消费者供图、小红书截图、网络图片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