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屋主是70后+90后的一对母女,在海外定居过,住过别墅,住过大平层,最后还是选择落叶归根到儿时最熟悉的老洋房。 居住需求: 1.可以没有沙发,但不能没有书桌 2.期待花园,喜欢《海街日记》里坐在长廊晒太阳的场景 3.储物足,空间通透,自然居住理念 设计师在勘察现场后发现园外有几颗非常珍贵的古树,于是便又在不同时间段到现场观察树影的变化,最后萌生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何不以这美妙的树影来做设计? 房屋信息 坐标:上海徐汇 户型:两室两厅 面积:70㎡室内+30㎡花园 设计:T.SPACE桐话空间 摄影:吕晓斌 费用:70w ▲原始结构图 项目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栋老洋房的一层,始建于1930年,原始建筑面积约为100m²,层高3.5m,砖木结构,一共3个主空间+1个花园。 虽然老洋房的面积不算小,但是原先的设计缺少独立厨卫,屋主两代人的年龄、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加上她们对这套房子有着非常高的期待,所以前期的设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平面布局图 设计理念: 1.以树影的变化作为切入点,充分考量人在室内空间的行为与树影的关系。 2.结合两代人不同的生活场景,在极小的空间内搭建出2层,总体规划出2室2厅1厨2卫1花园的格局。 玄关 回家后的firstlook,墙面发光的壁龛,既是装置艺术,也可以作为卫生间被使用时的一个信号灯,方便母女俩不同时间回家后相互知晓状态。 ▲一些小景 餐厨区 厨房、餐厅和玄关做一体开放式设计,和主卫、客厅之间用移门封闭,防止油烟窜味儿。 墙地面选用的是微水泥,非常方便打理,无缝一体的效果也是自带高级感。 一张吧台餐桌,既可以用餐,也可以作为备餐台使用。左下方的柜子里,暗藏了洗烘一体机,满足衣物洗晒的需求。 ▲实木谷仓门分隔 将餐桌和客厅书桌安排在一条视线上,希望能为母女俩日后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 客厅+卧室 ▲从厨房望向客厅的角度 用极窄边的三道落地门,最大程度地保留住花园的美景。最右侧的一扇是和邻居家共窗,做了磨砂处理,透光不透人,保证私密性。 特别定制的门边框,与墙面同色,于细节处体现极简品质感。 说是客厅,其实也是书房,屋主接受客厅去电视中心化,甚至进一步——可以没有沙发,但不能没有书桌。 编织卷帘,投下自然光影。 被风挑逗的树影,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外界的一切仿佛都停止了,只想永远沉浸在这片刻之中。 ▲书房和卧室打通 母亲喜欢住在朝南的卧室,所以将书房和卧室相结合,用一道麻质的窗帘作为隔断,可开可合。 顶面我们保留了老梁的一部分,先做了隔音再修复,修旧如旧,使之成为一道自然的装饰。 榻榻米的设计保证了储物,也可以作为茶室,和朋友们谈天说地。 ▲窗帘作为软隔断 5m长的挑空书架可以满足母女俩大量的藏书需求。 女儿房 ▲女儿房全景 房间保留了原建筑的天窗,一层作为书架与衣柜,二层作为卧室。墙面暗藏的感应式踢脚灯方便起夜时使用。 侧墙内嵌5个壁龛用来展示屋主的手办收藏,也呼应了餐厅的壁龛元素。 ▲墙面壁龛 利用女儿房套卫的上空搭建了一个储物间,对于这样的户型来说非常实用。 依然用树影作为主题,在女儿房窗边设计一张书桌,可以欣赏园子的四季变化。 ▲墙面树影婆娑 卫生间 ▲女儿房套卫 在有限空间内利用墙面做一些收纳。同时设计了一条双动线,女儿从主卫淋浴后可以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间或公共区域,非常方便。 公卫延用了上海经典的水磨石元素搭配灰绿色釉面砖,呼应整体。 浴缸、马桶、洗手台和独立淋浴一个不少,清爽又实用。 ▲从洗手台看向浴缸 花园 ▲花园航拍总平面 花园设计得非常“纯粹”,灵感来自屋主喜爱的日式枯山水文化,结合老上海经典的篱笆墙元素。 屋主将来在花园喝茶时,除了闻香赏景外,还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全身心地放松下来,多维度地去感受一种净化。 ▲篱笆墙、枯山水、石灯 ▲从院子看向客厅
最新评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