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风参如何让贸易融资更精彩——对话恒生中国环球贸易及融资业务部总监李骅珊

2021-04-08| 发布者: 谷城信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在“双循环”格局下,实体经济意欲寻求更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因此,银行方顺势而为。近期,恒生中国推出贸易......
赚钱

  在“双循环”格局下,实体经济意欲寻求更多样化的金融支持。

  因此,银行方顺势而为。近期,恒生中国推出贸易融资项下风险参与业务(参与行方向),以参与行身份参与金融同业的贸易融资业务。

  那么,作为一种新型风险管理工具,风险参与是如何在金融同业之间实现行业资源有效配置、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的?又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怎样的金融支持?

  就此,《国际金融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恒生中国环球贸易及融资业务部总监李骅珊,这位从业20余年的“业务大拿”从多个角度向记者介绍了风险参与助力贸易融资的方方面面。

  精细化要求高

  随着巴塞尔Ⅲ以及中国版“巴塞尔Ⅲ”的出台,银行资本金的计算有了新的规定,各商业银行在扩充贸易融资规模的同时,对能够有效提高风险资本回报率、降低信贷风险敞口的创新工具亦愈发重视。

  风险参与(风参),正是这样一种通过金融同业间合作实现上述目标的新型风险管理工具。

  为什么风参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李骅珊告诉记者,风参通过境内外金融同业的合作,实现对非标准资产的风险共担,与此同时降低了发起行的风险敞口。

  风险参与和银团贷款最大的不同在于标的的资产并不是标准化的,而银团贷款一般都有明确且标准的底层资产。

  事实上,在贸易融资领域,非标准化资产经常会出现,这也与该项业务的特点有关。

  谈到贸易融资的业务特点,李骅珊指出,主要体现在为某一个行业或产业去定制相关融资产品,旨在满足客人在不同场景下的金融需求,因为涉及到具体场景,底层资产必然是非标准化的。可以说,风参已经是贸易融资项下经常运用的工具。

  此外,因为风参的底层是一个贸易融资的产品,必然会有买方卖方,也就是说参与的对手方起码有两方甚至更多,这就决定了其与单纯的银行贷款相比,对精细化程度要求更高。“这也是风参的乐趣所在:要求高,拿出的方案竞争力也更强。”李骅珊笑言。

  打铁还需自身硬

  记者注意到,恒生中国近日推出贸易融资项下风险参与业务(参与行方向),以参与行身份参与金融同业的贸易融资业务。

  那么,作为风参业务中的参与行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质呢?

  据李骅珊介绍,风险参与业务中,对于信贷层面的风控,主要还是由出让行把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融资客户“无感”,而不是同时要面对各家出让行和参与行的额度审批、客户尽职调查(KYC)等流程。出让行方面肯定是会基于对客户本身信贷风险的考量和KYC做出相关额度的审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对于风参业务中的参与行一点要求也没有。事实上,发起行对于邀请的对象也是有选择的,体现在对资产规模和贸易融资业务能力的要求等方面。或者说,发起行和参与行之间也会经历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参与行方面,如果贸易融资业务能力不足,则会面临风险把控必须完全通过出让行才能完成尽职调查、信用判断等流程的问题。此外,如果无法看懂整个业务模式,一些法律文件的审核也会是很大的问题。换句话说,这样的银行是不具备参与风参业务资格的。

  复杂的交易结构对底层交易风险的把控要求会非常高。所以,对于参与行来说,风险出让行作为其直接交易对手,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参与行面临的风险。因此,也需要对出让行开展相关业务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资金流真实明确

  通过风险参与业务,金融同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共同助力实体经济。

  “还是要让实体经济受益。”李骅珊告诉记者,风参的世界里,很大一部分是在具体运用场景中,围绕重点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大力推动供应链融资业务。

  由于对风险敞口的担心,发起行邀请参与行进来共担风险,最终是为了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当然,受益的实体经济是无感的,并不知道参与行的存在。”李骅珊表示,这也使整个风参的流程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在一些冗长的流程上耗费时间。

  这也体现了贸易融资和贷款本质上的区别。李骅珊指出,贷款是银行基于企业的信用发放贷款,可以说是先“找钱”再“找项目”。贷款时具体要做的项目还没有特别明确。而贸易融资则是基于客人已经存在的交易,凭借已经发生的基于事实的合同和发票,来“找钱”。也就是说,通过贸易融资可以缩短上下游的账期。

  基于买卖双方真实交易的合同和发票,使得贸易融资的资金流向是真实且明确的,这也是监管所愿意看到的。

  记者注意到,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贸易壁垒和贸易成本大大降低。

  有分析认为,RCEP的达成将有助于扩大中国出口市场空间,满足国内进口消费需要,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有利于稳外贸、稳外资,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未来银行参与供应链金融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作为一名从业20余年的银行人,谈到这一点,李骅珊还是不免兴奋得像个孩子。

  “2021年贸易融资的需求会更加丰富,我们业务团队都非常期待。”李骅珊告诉记者,多年来,跨境金融都在根据内地各行各业的发展去提供相关服务并满足他们的跨境需求,“未来不仅我们会做得更多,同业也都在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机会”。

  专业团队支持

  据李骅珊透露,在恒生中国以参与行身份参与金融同业的贸易融资业务落地后,已有不少中外资银行前来询问相关业务。该笔业务的出让行方面也透露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基于不断积累的贸易融资经验,未来不排除恒生中国会尝试在出让行和参与行的角色上实现进一步的切换。”李骅珊称。

  一方面,贸易融资的世界很精彩,另一方面,风险参与作为其项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也是一个精细活。

  记者了解到,整体来看,非出资型的贸易融资风险参与在市场上可借鉴的经验非常少,在中国内地市场更是如此。

  “在非出资型业务中,我们作为风险参与行,需要对多层的交易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充分评估底层交易的每一个风险。可以说,在非出资型业务中,底层交易基本上是无追索权的保理。”谈到对该项业务的整体把握和相关细节,李骅珊对记者强调了严谨的法律文件审核的重要性。“这一方面我们既有内部从业多年的专业团队,也有借鉴外部律师的相关经验。对于风参协议的诸多细节,也需要跟内部相关部门进行多轮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产品团队、销售团队和法律团队等部门一起反复切磋并打配合。”李骅珊强调,出于对相关法律协议细节的严谨性要求,在促成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的过程中一定离不开多轮的磋商探讨。

  有压力才有动力。李骅珊也对记者谈了她对风险参与业务未来的期待:以恒生中国为例,希望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并与同业特别是已经是该项业务排头兵的机构进行积极交流,能够有进一步的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互相拔高对方的水平,共同为实体经济贡献一份力。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谷城信息网 X3.2  © 2015-2020 谷城信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