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比尔盖茨:比新冠严重五倍的灾难,正在袭来!

2021-04-07| 发布者: 谷城信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2019年12月6日,一个老家在四川广安,多次徒步于喜马拉雅山麓的小伙子,应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他就是西藏......
赚钱

  2019年12月6日,一个老家在四川广安,多次徒步于喜马拉雅山麓的小伙子,应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

  他就是西藏冒险王——王相军。

  在讲台上,老王用大量亲手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向大家讲述近百座冰川,从之前的地图中永久消失:这是全球温室效应的直观呈现,也是大自然对全人类的警告信号。

  两个月后,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爆发了,几十天内蔓延到全球各地。

  2020年12月,王相军在西藏嘉黎县的冰川遇难。直到2021年3月17日,遗体才被找到。

  他生前留给世人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

  刚刚过去的二、三月,很多地方的气候,都格外反常。

  两场严重的沙尘暴,来自蒙古,袭击了中国北方的多个省市,北京成为沙尘暴的重灾区——这是过去多年不遇的状况。

  同在这期间,气温更是“喜怒无常”:春节前后气温达到了26度,而在3.15停止供暖后的几天,气温又骤然下降,夜里低于零度……

  3月底,台湾也传来旱情,日月潭干涸,露出了滩底的大片水草;部分地区减额供水。

  地球似乎变得越来越暴戾、诡异。

  比尔·盖茨写了一本新书,指出人类在过去近百年里,对环境造成的种种严重破坏,很多所谓的“天灾”,其实都是人祸。

  尤其是,未来的环境危机,将造成“超过新冠疫情五倍以上”的惨痛后果,包括极端气候造成的全球粮食危机,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种严重疾病……

  针对于此,他给出的药方是“碳中和”。

  比尔·盖茨的新作将在今年五月,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中文译本:《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环保,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早在1970年代,罗马俱乐部就提出了“增长的极限”:

  人类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严重破坏,进而,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报复,经济增长也将陷入不可持续的泥淖。

  与之相对应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倡导,也就是人类在发展中,必须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这个观点引发了全球各界的关注和讨论,环保,也由此成为主流议题。

  然而,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尖锐。

  比尔盖茨指出:近年来,全球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达510亿吨。

  而美国,是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煤炭和汽油的燃烧,尤其是各种以煤和石油为能源的工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将美国的环保标准大幅下调,他甚至公开宣称:

  "环境保护局这种机构简直就是个笑话,它是我们创造就业、实现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特朗普还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议。也就是,不再履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承诺。

  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屡屡出现,包括前不久美国德州的暴风雪,都和环境污染和能源政策,紧密相关。

  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州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暴风雪,一些地区的电力系统陷入瘫痪。

  气象专家解释说,寒流来自北极。

  按照正常状态,北极的冷空气在对流层逆时针旋转、在平流层顺时针旋转,形成极地漩涡,不会轻易向南部蔓延。

  但这次,极地漩涡突然变得紊乱,极强的冷空气越过加拿大和美国北部、中部,直接空降到和中国江浙地区处于同样纬度的德州。

  在暴风雪中,德州的电力瘫痪,主要因为当地大量采用传统的发电模式:煤电或者燃气发电。这种发电模式,更容易受制于天气状况。

  而当地所占比重较少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则顶住了酷寒,正常运转。

  对此,书中痛心疾首地谈道:

  “虽然人人都晓得,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环保需要各国通力协作,需要稳定的政策。但可惜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全球的共同未来,只是政客的筹码,甚至可以为了短期的利益,将相关承诺当作一张废纸。”

  再过去几十年来,谈到环境问题的出路,最终的方案,都离不开“大多数人的共同觉悟、共同改变”。但比尔·盖茨认为,这是很难实现的。

  他在书中倡导的,是一套鼓励新能源创新、让环保创造更多商业价值的方案,“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Neutral)的理念,早在1997年就已经提出,其核心思想是: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

  比尔·盖茨认为,这不仅是人类的自救行动,是人与自然重建良好关系的过程,更是众多行业打破现状、刷新格局的一场空前商机。

  书中从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分析了零排放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我们需要的技术创新,并提供了一套涵盖广泛但每一步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实现零排放关键在于,让清洁能源变得跟化石燃料一样廉价和可靠。

  要实现新能源的研发,和对传统能源的大规模替代,在生产和制造、电力生产与存储、种植和养殖、交通运输以及取暖和制冷这五大领域,都呼唤着大规模的技术创新。

  生产和制造需要尽可能实现所有工艺的电气化、从已经脱碳的电网获取所需电力、利用碳捕获装置吸收剩余的排放、更有效地使用材料。

  电力生产与存储行业,利用核裂变发电、核聚变发电、离岸风发电、地热发电、电池创新、抽水蓄能、热能存储、廉价氢气、碳捕获等,实现“零碳”电力。

  种植和养殖业,寻求制造人造肉、减少食物浪费和减少森林砍伐的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业,利用电力驱动我们所能驱动的所有交通工具,并以廉价替代燃料为其他交通工具提供动力。

  取暖和制冷行业,需要致力于在电力生产、存储和传输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进而实现电网脱碳,更高效地利用能源。

  这股风潮将成为继互联网+经济之后,新的“热点”和“风口”,而且将持续数十年。

  如果目前的大国(如美国),和在各种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大企业,创新滞后甚至保守无为,就会被随后不断出现的新兴力量所替代。

  就像一百年前,电气技术的出现,和在美国、德国的率先应用,让英国从蒸汽机时代的全球老大、日不落帝国,高位跌落。

  换言之,“碳中和”将成为全球化时代,关乎企业未来乃至国家力量的新赛场。

  比尔·盖茨本人,也不再持有任何一家石化燃料公司的股票,转而投资了“零碳”技术及直接空气捕获技术。

  比尔·盖茨也一再说明,上述的“碳中和”方案,是他所期待的,但也只是诸多可能之一。

  事实上,当今的人类,正处在一个岔路口:

  要么共同努力,将“低碳减排”落实,让环境得以逐渐修复;

  要么,就可能酿成比新冠疫情更为严重的灾难。

  比如,设想北半球各国同时遭受干旱,粮食和肉类普遍减产30%,就足以导致数亿人死于饥荒,而且,即使有钱、有房、有车,也无法替代日常食物。

  一旦发生全球饥荒,接下来就可能导致战争。即使在冷兵器时代,几年的战乱也足以让一方土地损失超过50%的人口,而一场现代武器的战争,其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书中也谈到了普通人的责任。

  作为消费者,不妨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无氟冰箱、环保空调。

  “随着汽车充电站点的增加,和传统‘加油站’的萎缩,选择性能源产品,也将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便利。”

  当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多走路或者骑单车,不仅有益于环境,也有益于自身健康。

  此外,做好垃圾分类,让更多垃圾能够循环使用,就能降低垃圾焚化时的燃料消耗,和各种污染。

  日常食物减少浪费,也是人人力所能及的环保。根据一项统计,废弃的食物在腐烂时会产生大量甲烷,其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相当于每年排放33亿吨二氧化碳。

  未来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当下的选择。

  图片/均源自网络

  请在右下角点下“点赞”“在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谷城信息网 X3.2  © 2015-2020 谷城信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