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国有六大行“放榜”谁成绩最佳

2021-04-07| 发布者: 谷城信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六家国有银行2020年经营状况如何,其业绩受疫情影响大吗?过去一年,国有大行激战......
赚钱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六家国有银行2020年经营状况如何,其业绩受疫情影响大吗?过去一年,国有大行激战零售战场,纷纷加速向新零售银行转型,其转型成效又是如何?

  随着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年报的披露,国有六大行2020年度成绩单已悉数揭晓。在疫情影响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六大行2020年归母净利润均保持了正增长,但净息差有所下降,不良贷款率集体抬升的情况也引人关注。

  净利增长息差收窄

  2020年,国有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均保持同比增长,工商银行依然是“最赚钱”的银行。

  就六大行归母净利润排名以及利润增长情况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3159.06亿元,同比微增1.18%;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2710.5亿元,较上年增长1.62%;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2159.25亿元,同比增长1.8%;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1928.7亿元,同比增长2.92%;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782.74亿元,同比增长1.28%;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641.99亿元,同比增长5.36%。

  不过,在盈利能力保持增长的同时,六大行净息差水平普遍下滑的情形引发关注。

  净息差由高到低依次来看,2020年,邮储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42%,同比下降11个基点;农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2%,同比下降3个基点;建设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19%,同比下滑13个基点;工商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15%,同比下降15个基点;中国银行净息差为1.85%,同比下降4个基点;交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1.57%,同比下降1个基点。

  谈及息差下滑,建设银行在年报中解释,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以及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力度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债券及存拆放收益率因市场利率下行低于去年,存款竞争激烈导致存款成本略有上升。

  展望2021年,净息差仍将面临压力也成为业内共识。邮储银行在年报中表示,2021年利率走势将有所变化,预计全年息差虽然仍将延续收窄趋势,但收窄幅度将趋缓。

  不良率集体上升

  疫情影响下,银行业普遍面临资产质量压力。从数据上看,六家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抬升,另外除邮储银行,其余五家拨备覆盖率皆呈现下滑态势。

  截至2020年末,交通银行在六大行中不良贷款率最高,为1.67%,较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8%,较上年末增长0.15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7%,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6%,较上年末增长0.14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6%,比上年末增长0.09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不良率在六大行中最低,为0.88%,较上年末增长0.02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方面,除邮储银行较上年末增长18.61个百分点至拨备覆盖率408.06%外,其余五家国有银行拨备覆盖率均现下行,下降幅度在5.02个百分点至28.1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原定于今年一季度末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至今年底。这部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对国有大行资产质量有多大影响,未来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也颇受市场关注。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原定于今年3月底到期,到期确实会使得一些普惠小微的风险敞口逐步暴露,从而引发不良率的回升。国有大行又是普惠小微贷款的主力军,虽然对此已有所准备,但仍会产生一定影响,而日前国务院宣布该政策进一步延至今年底,这拉长了普惠小微贷款的缓冲期,使得小微企业有更长的时间恢复,对银行来说风险也会更可控,2021年国有大行不良率表现会因此受益。

  大行激战零售正酣

  2020年,零售战场“群雄争霸”,国有大行纷纷加速转型,动作频频,零售转型成果如何也吸引市场目光。

  2020年,工商银行推出“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品牌体系,2020年,该行个人金融业务营业收入3731.54亿元,同比增长3.54%,占总营收入比重为42.3%,这一比重较上一年度上升了0.2%。个人金融业务资产总额16万亿元,个人客户6.8亿户,增加3024万户。工行表示,2021年是“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走向深化之年,该行将持续推进“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开花结果。

  由邮政业务衍生出来的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具有天然零售基因,2020年邮储银行以“建设现代化一流大型零售银行”为目标,报告期内,邮储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收入1981.06亿元,同比增长12.20%,占营业收入的69.22%,较上年提升5.43个百分点。服务个人客户6.22亿户,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11.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建设银行零售业务效益贡献颇为明显,收入增幅及占比快速增长。年报显示,建设银行2020年个人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75.33亿元,增幅22.13%,主要是利息净收入增幅较大;利润总额2060.47亿元,增幅38.62%,占比较上年增长15.70个百分点至61.21%。

  “过去一年,建设银行把握住了零售市场的新机遇,积极践行金融发展的新理念,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在全行全面开展数字化经营,实现了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谈及建设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思路,建设银行副行长吕家进在业绩发布会上概括为三点:第一是坚持新金融理念引领,实施数字化经营;第二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的体验;第三是持续强化合规体系。

  “国有大行聚焦零售业务是银行战略转型的一个缩影。”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如是说。在苏筱芮看来,未来零售金融转型,银行应当把握线上经济带来的发展窗口期,在手机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等领域抓紧布局,做好在线科技的相关底层设施建设,为优化“非接触式”业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城市金融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谷城信息网 X3.2  © 2015-2020 谷城信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