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从看天用饭到看数据用饭 智慧农业在这里生根抽芽

2021-03-31| 发布者: 谷城信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原标题:从看天用饭到看数据用饭智慧农业在这里生根抽芽来源:经济日报【幸福花开新边疆】从看天用饭到看数......
快速赚钱

原标题:从看天用饭到看数据用饭 智慧农业在这里生根抽芽 来源:经济日报

【幸福花开新边疆】从看天用饭到看数据用饭 智慧农业在这里生根抽芽

观万亩稻浪、赏千亩花海、在小木屋里仰望星空,这个季候,走进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国度现代农业产业园,好像走进了美丽的景区。在这里,浪漫舒服的田园生活令人向往,传统农业的华丽转身更让人惊喜。

田间劳作挣脱靠天用饭,转向数据化精准管理;绿色有机水稻“风声水起”,质量稳步提升;农文旅深度融合,多方促进农民增收……一系列新技能、新模式让智慧农业在这里生根抽芽,为实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扎赉特大米,一粒有身份的大米。”在产业园的智慧大脑——“物联网+智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AR语音播报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请问专家什么是稀土元素?”“什么因素导致水稻倒伏”……在智慧大脑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一些农民的提问。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许慧敏先容,产业园定制研发的“掌上产业园”专属App,具有在线培训、农情预警、种植引导、供需公布等多种功效,为农民生产提供引导。

“我们产业园实验室对农民从种到收,包括种子、土壤、水肥检测等举行数字化引导,给出详细意见,到达丰产丰收的目的。”来产业园做引导的新疆天业集团副研究员王肖娟先容。她举例,从前农民加工晾晒后的稻谷时,会习惯性地咬一咬,看晒得咋样,现在可以直接看数据,就是看水分几多,稻谷含水量15%左右就可以加工了,即是让农民从经验种地转向依赖数据种地。

别的,大米售出后,消费者还可扫码一键溯源,不仅能看到产地信息,还能看到稻谷从种子开始的生长全历程。如许,就在农户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了信托的桥梁。

据相识,本年,产业园上线了“兴安盟大米 扎赉特味稻”大众品牌数字身份管理服务体系,为优质农产物配发“一物一码”数字“身份证”,建立起包罗食品宁静、地域特色、惠农互助等多个指标的农产物评价管理体系,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从前是看天种地,现在是看数据种地,本年农民增收非常有望。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让我们的种粮大户和企业互助社相识智慧农业,会使用智慧大脑,让他们更多地增收致富。”许慧敏说。

绿色有机水稻“风声水起”

稻在水中长,鸭在水上戏,鱼虾蟹水里游,这种消息联合的画面,正是产业园内生态种养的写照。

“比年来,为了破解农民增收的瓶颈,我们举行了种植结构调解,着力发展绿色有机水稻”。好力保镇党委副书记鲁永泽先容,现在平凡水稻亩产已超1200斤,产量提升空间有限,而且价钱相对较低,转向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后,可以或许实现“优质”农产物“优价”。

好力保镇是扎赉特旗国度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焦点区,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水田15万亩。好生态种出高品质稻米。稻田里“长”出鱼、龙虾、螃蟹、鸭子等,实现了“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不仅节约了水土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更提升了水稻品质,催生了私人定制“一亩田”。“鸭鱼虾蟹都能生存得很好,说明我们的水稻是绿色生态的,如果上了化肥农药的话,它们很难存活下去。”鲁永泽说。

现在,好力保镇私人订制和认领农业蔚然成风。鲁永泽先容,认领基地的客户,包管每亩年产400斤以上优质大米,其中的稻鱼、稻虾、稻蟹等也是属于客户的。认领稻田产业让农民挣脱了产量依赖,也一改通过多次中心环节才能将大米端上餐桌的老路子,从源头上包管了农产物的质量。目前,该镇有此类订制认领基地8处共1.6万亩,已对外订制2000余亩,实现亩均纯收入增长3000元左右。

农文旅深度融合

万亩田畴,稻浪如海,孕育无穷希望;千亩万寿菊风中摇曳,竞相绽放;百亩薰衣草花海美丽迷人,令人沉醉;粉饰在花田间的爱心雕塑、风车磨坊、木栈道等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照相。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好力保镇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好力保镇党委宣传委员胡溪源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1000亩万寿菊由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五道河农牧业专业互助社栽植,平均每亩产量达2到3吨左右,外地客商收购代价为1100元/吨,经济效益可观。别的,农田变景观,也动员了周边劳动力就业,增长了农民的旅游收入。

目前,产业园利用好力保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上风,打造30公里自行车环线和“稻田画”“稻梦星空”等稻田特色景观,配套建设民宿区,包罗餐饮、会所、商业街、游乐园等娱乐设施。“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就是要多方面增长农民收入。”鲁永泽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董家朋 张相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谷城信息网 X3.2  © 2015-2020 谷城信息网版权所有